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

来源:

时间: 2022-04-14


  

首席科学家:崔 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目标:

聚焦"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地震、山地、气象、海洋灾害防控和荒漠化防治科技难题,以孕灾背景、动力过程、灾害效应和防控技术为研究核心,系统认知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重大灾害孕灾致灾机理,引领复杂艰险环境条件下重大灾害研究前沿,研发重大灾害风险模拟预测、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与应急减灾关键技术,推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建设,服务于中巴科技合作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研究方向:

地震灾害:研究板块碰撞区和构造活跃区特大地震动力学机制,分析发震断裂运动趋势,揭示区域地震活动模式,分析特大地震灾害效应,建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体系。

山地灾害:面向"中巴经济走廊"沿线高山峡谷区灾害风险,聚焦泥石流、滑坡、崩塌滚石、冰崩雪崩、冰湖溃决、堰塞湖等灾害及其灾害链,研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突发性地表过程及其灾害效应,揭示山地灾害形成、运动、演进和成灾的动力过程、链生机理,评价山地灾害成灾风险,研发山地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等减灾技术,构建山地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

气象灾害:面向"中巴经济走廊"及周边区域的典型气象灾害,揭示强降水、干旱、高温及沙尘暴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气象灾害的大气环流背景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强弱的关系,揭示海温、陆面状况异常对区域气象灾害的影响过程和机理。

古环境灾害:聚焦于"中巴经济走廊"晚第四纪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探讨极端气候(降水、温度)及环境灾害(沙尘暴、洪涝、旱灾、滑坡、高温、冻灾)事件的演化特征,阐明其与大尺度环流和区域地貌演化的关系;建立过去数百年印度河径流量变化历史,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为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可能面临的气候环境灾害提供科学支撑。

重大工程减灾:研究煤炭、水电等重大能源资源开发及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工程条件;开展重大工程的地质环境安全评估;研究地质环境风险形成因素、变化过程、影响机理和防治技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