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
首席科学家:崔 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目标:聚焦“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地震、山地、气象、海洋灾害防控和荒漠化防治科技难题,以孕灾背景、动力过程、灾害效应和防控技术为研究核心,系统认知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重大灾害孕灾致灾机理,引领复杂艰险环境条件下重大灾害研究前沿,研发重大灾害风险模拟预测、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与应急减灾关键技术,推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建设,服务于中巴科技合作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方向:地震灾害:研究板块碰撞区和构造活跃区特大地震动力学机制,分析发震断裂运动趋势,揭示区域地震活动模式,分析特大地震灾害效应,建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体系。山地灾害:面向“中巴经济走廊”沿线高山峡谷区灾害风险,聚焦泥石流、滑坡、崩塌滚石、冰崩雪崩、冰湖溃决...
从大洋到大陆俯冲的深部圈层相互作用
首席科学家:丁 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目标:以北印度洋-欧亚板块俯冲带、西构造结印亚碰撞带为重点研究区域,聚焦研究板块碰撞构造演化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揭示构造活动、造山带隆升对区域气候格局变迁以及海陆相互作用的影响,破解矿产及油气-水合物等资源形成的内动力机制。 研究方向:西构造结大陆碰撞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喜马拉雅、喀喇昆仑与兴都库什交汇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揭示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气候环境效应。莫克兰俯冲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北印度洋-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海陆相互作用与地震灾害的影响。聚焦莫克兰海域,研究莫克兰陆上混杂岩形成过程、探明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断层分布与大地震规律,勾画超低角度俯冲的构造-沉积-岩浆-流体活动特征,揭示大洋与大陆板块俯冲碰撞的动力学机制...
气候变化及环境效应
领域首席: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目标:以大气环流—海洋环境-水循环—冰冻圈—水资源—生态与生存环境为研究主线,聚焦重点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关键事实造成的环境效应,研究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关键大气环流系统,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环境(生态、水文和海洋)演化规律,重点关注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及其对中巴经济走廊水资源的潜在风险,探讨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反馈。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西风-季风相互作用:研究南亚季风和西风环流系统协同作用下中巴经济走廊区域气候变化的时间特征与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关键大气环流系统;揭示南亚季风和西风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变化导致的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率,明确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水汽通道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探年际变化特点,诠释季风和西风带系统协同作用对降水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寒...
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
领域首席:沈 镭 研究员 研究目标:围绕“中巴经济走廊”战略性能源和资源,探明化石能源、关键矿产、水、土地、生物及风能和太阳能等能源与资源赋存状态与潜力,开展自然资源本底调查与形成演化、荒漠化防治、资源开发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等技术研发,研究旱区典型生态环境关键要素的时空关联及演变特征,以及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模拟、预测及政策调控,,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经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规划和综合技术方案,构建典型重大工程的地质环境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服务于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绿色发展。研究方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和模式;制定水、土地和生物等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及政策;调查战略性矿产(包括盐矿)和油气等资源潜力,提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