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中巴中心在数字平台赋能中巴经济走廊灾害管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 中巴中心

时间: 2025-07-29

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简称“中巴中心”)王卷乐研究员课题组在数字平台赋能中巴经济走廊灾害管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中巴经济走廊(CPEC)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是连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重要经济纽带。然而,该区域自然灾害频发(如洪水、地震、干旱等),加之巴基斯坦灾害管理体系薄弱、数据碎片化严重,严重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尽管数字技术和大数据为灾害管理提供了新机遇,但数字资源分配不均、数据标准缺失、跨境共享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其潜力发挥。

研究提出“数字中巴经济走廊(Digital CPEC)平台”,基于PythonPostgreSQLMapServer等开放技术,以全数字化的形式共享灾害相关开放数据,提升数据FAIR化治理水平,降低技术与经济门槛。该平台为欠发达和跨境地区提升灾害管理韧性提供了可扩展、可复制的建设范式,推动灾害管理政策保障、数据融合、软件支撑与定制部署等的协同创新。为保障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平台构建了四项灾害管理标准与结构化数据集成框架,汇聚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领域七大专题数据走廊资源。引入18项元数据指标和38个识别字段,提升数据质量与可用性;集成Echarts图表、区域计算等分析工具,增强用户交互能力。

该平台已在灾前监测、灾中响应与灾后评估中展现出显著应用成效,体现其在灾害管理全生命周期中的知识驱动政策支撑能力,为区域乃至国家层面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平台支持了印度河上游流域森林生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结合遥感与气象数据,揭示区域生态恢复与干扰机制差异,为森林管理和生态修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平台还支持了印度河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恢复评估,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和景观生态健康评估工具,揭示了洪水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助力制定洪水生态效益导向的土地利用和灾害应急融合政策,推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构建的“数字CPEC平台”在理念、技术和机制层面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通过开源架构和标准化数据治理,显著降低了技术门槛并解决了跨境数据碎片化问题。未来,平台将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智能化技术,提升灾害预测的精度与响应效率,同时强化用户贡献数据机制和跨国政策协同研究,推动数字平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灾害治理中的深度应用。

该相关成果研究受到中巴中心的资助。

论文信息:

论文题目:Digital Platform Empowering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Disaster Management: Enhancing Data Integration, Resilience, and Policy Innovation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3753-025-00644-3

数字中巴走廊平台主页面图

附件下载: